书画头条 2021年07月31日
0 收藏 0 点赞 1,591 浏览

书法家赵焕理的书法艺术

相信自己.吴振芹

书法家赵焕理的书法艺术

好友发微信推荐说:"这个人的书法不错"。

A@西郭居士赵焕理是谁呀?

赵焕理艺术简历

赵焕理,男,1942年生于山东省昌邑市龙池镇郭疃村。自幼酷爱书法,楷书从魏碑入手,行草以孙过庭书谱为本,博涉二王䓁众家之长,本人性野、特喜欢榜书大字。2002一2004中书办培中心研修班学习二年。2005年进中书协培训中心專向研修班学习。聂成文任导师,并受到了老师的题字"老笔纷披"的评赞。现为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文化交流中心书画院副院长,昌邑市书协理事,昌邑市书协龙池工作站站长。作品多次参加国内老年书法大赛,2000年作品入选《将军杯》全国书画展,2007年作品入选首届全国老年书法作品展。大众日报、书法导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央网络影视台、市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曾做过多次报道。作品入编多部典籍。出版有赵焕理"书法艺术""书法作品选集"。2012年曾应邀赴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国立大学讲授书法。2016年应邀参加在北京举行的国际"科学与和平"周第二十七届庆典活动,参展作品(毛泽东、沁园春、雪,六尺对开四条屏)被全国政协礼堂收藏。被授予"公益书画家"称号。 通过留学生,不少作品被日本人收藏!联系电话13220739556,

书法家赵焕理的书法艺术书法家赵焕理的书法艺术

  书法就是写字,但不仅仅是写字。书法之所以为法,总是有一些基本特点和规律的。

书法家赵焕理的书法艺术

书法的色彩简之又简,以黑白为主,再加上一点红。黑是墨色,白是宣纸的底色,那少许的红,则是充满着意味的那一方小小印章。恰是这极简单的色彩组合,造就了书法的独特之美。这种美,美在简约,美在布局。白的纸、黑的字、红的印,如何摆布,怎样组合,是书法对美的追求。色彩和布局之外,书法更注重的是笔墨,笔的抑扬顿挫,墨的浓淡干湿,落在纸上,每一笔都有不一样的韵味。

书法家赵焕理的书法艺术

  书法最讲心迹。"退笔成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中国文人的气质成就了书法的气质,从这个意义上讲,书法的气质便代表了中国文人的气质,更是代表了中国传统文人的气质。讲书法,最具特点的两句话是:结构严谨,法度庄严。两个"严"字,体现了中国传统文人和书法的高度自律精神。

书法家赵焕理的书法艺术

  "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是从哲学的角度来讲书法的地位和意义。书法既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汉字最初多是象形文字,每一个字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而随着时代变迁与社会发展,书写要求更加简便、快捷,汉字越来越抽象,越来越符号化。而书法把这种生活的具体和符号的抽象统一起来,用真、草、隶、篆各种书体,各种书写风格,把这种黑白、动静、虚实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不仅体现了"极高明而道中庸",而且很好地体现了中国哲学的精髓: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思维、情感与生活的统一

书法家赵焕理的书法艺术

  "若有诗书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学书法,不仅是学写字,更是学文化。书法教育不单单是书写的教育,更重要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书法家赵焕理的书法艺术

  观赵焕理先生的书法,笔迹中代表着健康的心理、优秀的素质,积极的情感,表达自己的理想意愿,在精神上接近自己理想的人格状态。以美观、流畅为标准,为写字而写字, 为艺术而艺术 ,整片透出自个精气面貌,运笔熟练老道,挥洒自如而成。

书法家赵焕理的书法艺术书法家赵焕理的书法艺术书法家赵焕理的书法艺术书法家赵焕理的书法艺术书法家赵焕理的书法艺术书法家赵焕理的书法艺术书法家赵焕理的书法艺术书法家赵焕理的书法艺术书法家赵焕理的书法艺术书法家赵焕理的书法艺术书法家赵焕理的书法艺术书法家赵焕理的书法艺术书法家赵焕理的书法艺术

吴振芹,知名作家,唐山人,系《新文报》专栏作家,知名书画评论家。曾担任过某报社资深记者,主办过文学刊物任主编,发表过小说、报告文学八百多万字,其中报告文学巜真正的强者》获唐山十年金马文学奖,现任某文化产业影视基地创始人. 手机:13832543929  微信:zhizu213

书法家赵焕理的书法艺术

书法家赵焕理的书法艺术

书法家赵焕理的书法艺术

书法家赵焕理的书法艺术

书法家赵焕理的书法艺术

书法家赵焕理的书法艺术


书法家赵焕理的书法艺术

版权声明:内容均来源于艺术家本人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微信扫一扫

版权: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angzhonghao.com/4605.html

上一篇: 著名画家邹卫东
下一篇: 画家曾衍涛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

助力内容变现

将您的收入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15689987323

客服邮箱

ceotheme@ceo.com

扫描二维码

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手机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