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光,笔名“双柏居士”,一九六四年六月出生于鄱阳湖畔的九江都昌县。自幼酷爱书画艺术,在《芥子园画谱》的启蒙和熏陶之下,渐渐迈出了绘画生涯。光绪三十年,何镛把《芥子园传》作为进修范本,他曾写道“一病经年,面对此谱,颇得卧遊之乐”。
八十年代,因李永光家父早逝,刚从学校毕业的他随二哥和三哥去景德镇学习瓷板肖像画,结果被别人骗了,只能写写肖像题款,做点零工赚点生活费,到处走街串巷学习技术。后来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终于开了自己的画像门店,经营不到两年,由于十大国营瓷厂倒闭,陶瓷坠销,就离开了景德镇回乡务农。务农期间经常参与县文化部门举办的赛事,成为了乡村文艺骨干,83年散文“琴声”《九江日报》文艺专刊头版选登;84年获权全县“农金杯”建国三十五周年书画大赛美术三等奖。
由于成绩突出,被县委宣传部调派山乡莲蓬村搞文明村建设,同时认识了指导教师吴乐道,在吴乐道的影响下学习水粉海报宣传画。85年作品入选了全省农民书画展。改革开放时,由于经济浪潮推动开始下海打工,做起了油漆涂装工,由于有一技之长,被装饰行业录用,曾多次担任工程项目经理和工程总监。期间三十多年未能拾笔绘画习字,为了圆自己的书画之梦,回顾前学经历,近年来又从头开始重新练习绘画习字。潘天寿说:“吾国唐宋以后之绘画,是综合文章、诗词、书法、印章而成者。其丰富多彩均非西洋绘画能比拟。是非有悠久丰富之文艺史,变化多样之高深成就,曷克语此。”李永光重新整理翻阅资料回到《芥子园画谱》之中,翻阅明代“浙派”巨匠蓝瑛所绘的《唐宋元十六家山水技法》,从勾、皴擦点、染、设色按步骤逐一剖析,结合新技练习,坚持以古人技法巩固绘画,擅交良师益友,抓住别人的优点,十多小时不离案台反复进行练习,从未被困难所难倒。
从现代派王中年重墨山水勾法到李可染泼彩技法,从小劈皴结合近景用西画写实形成自己的风格。把整个画面层次表现出雄浑、苍茫、磅礴大气和厚重的境界。他的花鸟绘画与梅花牡丹颇有深缘,从临摹到实拍写生,从古派关山月到近来郑晓京去观察探讨,其画风清秀静雅、诗意内蕴。从范云峰到王绍华的写意牡丹吸收茎叶精华,有阳光雨露、风动摇曳芬香之感。
他的书法楹联曾获建国七十周年全国“庐山杯”书画大赛银奖;国画《富贵吉祥》大陆入选送香港书画展厅展出并拍卖;国画《八角楼傍杜鹃红》获毛泽东诞辰126周年全国书画大赛金奖;国画《莫道东君有偏爱,牡丹梅花一时开》被四川宜宾逐梦崖书画社收藏;部分书画作品深得各界喜爱,被评为“致敬共和国,德艺双馨艺术家”,同年12月被评为“传承红色基因,新时代优秀书画工作者”;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九江赛区海选赛特邀嘉宾”
被九江都昌县经促会评“乐善公益,大爱无疆”公益大使;2020年多幅抗击疫情作品在省市及全国文艺专刊发表;百度,人民日报,今日头条各媒体网站均有报道。现为九江市都昌县文联会员;九江市都昌县美术家协会会员;鄱阳湖书画诗词苑名誉主席;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九江市书画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江西分会副会长;中国翰林书画院院士;中国书画展厅特约书画家;中国收藏协会特邀书画家;中国“梦想杯”全国书画大赛组委会评委;国家一级美术师。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