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邦权,1948年出生,湖北省仙桃市人。工作单位:中石化江汉油田地球物理勘探处。业余爱好书法,1983年—1987年在无锡书法艺专函授学习四年,现为湖北省书法家协会和中国石油书法家协会会员。
仔细观察谢邦权先生的书法作品,会发现各体书法中的每一个字都来路清晰,都有传统的根基。“来处”是书法的“根”,只有广泛吸收古代留存的精华为营养,才能把“根”扎深。有了“根”,才可能开花结果。而“果”就是“根”的发展。
谢邦权先生集众家之所长,兼收并蓄,吸其精华,千锤百炼,镕于一炉。先生实力来自于不断的努力学习和苦心钻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历尽沧桑却仍不失书生之傲骨本性,万般打磨,千万次的历练,方能得到质的升华和提高,淡泊名利,修身于儒、释、道,以静而谦和之风骨行于世。
谢邦权先生磨砺书法,非常重视线条的塑造效果,诸书皆成,尤以魏碑和隶书见长,行书具有魏碑风味,博涉多优,尤其以洒脱自如的行草作品而称闻书坛!其笔墨精确表现塑造线条的速度和力度,拥有书法用笔千古不易的法度玄机。大笔一挥,作出长线条,如虬龙蜿蜒,亦如鸾凤徘徊。速度快时如惊雷驰电,速度慢下来时则如落花飞雪!可以在一划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也可以在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执笔在于手,运笔在于心,心与笔合,情与墨融,把书法写得心手双畅,智巧兼优。站在这样的书法作品面前仰观,必然有感叹:书法之渊妙,代不绝人!贤才书风,飞逸于眼前!
谢邦权先生的书法,通篇给人以恬静秀雅、温润中和之美。其用笔,方圆兼备,中锋徐行,柔中寓刚。点画之间,一如孙过庭《书谱》所云“变起伏于锋杪,寓衄挫于毫芒”,提按顿挫,变化丰富。而结体则因字立形,随势生姿。
曾很长时间无数次地拜读谢邦权先生的书法作品,气势飞动的行草,遒劲隽美的行楷使笔者过目难忘,回味无穷,带着期待的心情,一睹庐山面貌,他似火般的热情,扑面而来,似童般的真诚,让笔者与他心灵相通,犹如数年交往的老友,娓娓谈说他对书法艺术的深入理解和独到观点,使笔者体悟许多真知,并深受之惠。
谢邦权先生以清新儒雅,奇而不怪,美而不媚,用笔大胆老辣,不落俗套,沉雄中见瘦劲,浑厚中显骨为,挺拔而劲秀,稳健乃充满张力,活泼仍不失儒雅。书法艺术来源于古人而不被古人所束缚,正所谓:始有法兮,终无法,无法还从有法来。即: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通碑融帖,神酣笔畅,彰显独特艺术之个性,不屈不挠,以坚忍的毅力,拔涉者的意志和精神,在探索艺术的道路上独辟蹊径。
谢邦权先生的作品也柔进了浑厚、粗犷、古朴和刚健苍劲的韵味,审美情趣出现了更为深邃完美的内涵。他说,书贵“神、趣”。是的,细观其作品,笔墨传神,韵味深厚,极富情趣。
谢邦权先生展纸挥毫,笔走蛟龙。直画如剑,曲笔似藤,点若危峰坠石,撇如兰叶拂风。纵横捭阖辟新径,酣畅淋漓写人生,是点线的巧妙组合,是生命的悲喜交融。文笔飞扬,丝毫不受束缚,甚至整行一笔而下,有如神仙般的纵逸,来去无踪。观其力而不失,身姿展而不夸,笔迹流水行云。
愿谢邦权先生在书法艺术道路上,笔耕不辍,初心不渝,用精妙的笔法,传承民族文化,墨染绚丽人生,让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瑰宝熠熠生辉!绽放光彩!
(文/田野)
欢迎点赞留言,喜欢谢老师作品随时留言联系我们。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