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运景,(石景)男,1954年生人,现沈阳(国民)翰墨书画院理事。沈阳凯旋书画院理理事。
自幼喜好书画,73——74年毕业鲁迅美术学院国画班,系统学习绘画知识,亲授鲁美国画家徐甲英先生和其弟子孟凤英老师传教。多年刻苦努力,取得了写意花鸟,山水成效。努力专研临汉隷(已瑛碑)(西域华山庙碑)并渉猎颜真卿(勤礼碑)等名家名帖,师古不泥,有大进步。先后参加区市省书画大赛,并获隷书一等奖,国画一,二,优秀等奖项。
现在就于沈阳东方,奉天,凯旋书画院。沈阳(多党)翰墨书画院理事。其国画隷书曾被日本,和团体收藏。
王运景先生擅山水,尤以巨幅山水见长,所作气势浑厚,雄健茂秀,自具风貌。他笔下的秋叶,烂漫似春华之景。正如杜牧诗里描绘的“霜叶红于二月花”一样,让人感觉即使深秋也并不是那么的冷寂,反而有一种畅快盎然的生机。他以浓厚的笔墨书写山石与红叶,并形成鲜明的对比,营造出一种温润细密,空灵雅逸的意境。
王运景先生的山水画所透露的卓尔不群的精神状态,也正是他淡然的心态。内心平静无澜,万物自然相映;心灵静极而定,须臾便是不朽。而处于心灵喧器的人们之所以要静下来,静而定、定能慧,是因他们看清了世界,同时才能看清自己,中国画的笔墨像是一面清辙之明镜。先生仿佛是借山水之壮物回到自然的状态中,去发现纯净、澄然而又自在的“本来面目”。
由于王运景先生对艺术的挚爱、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这浓浓的情意每当注入笔端,“用情笔墨之中”所创作出来的山水画自然显得格外生机盎然,充满灵性和诗意。他的作品倾情于山水,钟情于笔墨,画作中,形态浑厚苍润,气势恢宏中正。他用水、墨与彩的有机融合,使画面喷发出极具冲击力的视觉感受,真可谓气势凌云,波澜壮阔。
王运景先生的山水画作,常以恬淡清远之意示人,通幅笔法可运苍力,亦可行婉转,有时寥寥几笔,便可将山水形意烘托至极,真乃形之凝练而不失于清润,神之秀逸而不失于法度!在墨色上,先生也是具有着极强的掌控能力,通幅墨法简淡相宜,清时可见自如,浓时可见层次,是谓逸而不靡,卓而不浑也!其画中的山水意境和结构,从来就没有俗笔那般的生硬死板,亦没有轻浮者那般的刻意缭乱和唐突,唯有一股清新素雅之气扑面而来,放眼望去,只觉山峦云萦,清爽明朗,玉宇琼楼,超逸不凡!而这种至臻至境的山水画风,乃是源自于先生的文人情愫,更是源自于他对古法风韵的极致洗练!神怡心静,自然成趣!
王运景先生笔下的写意墨荷,水墨点染,笔墨粗简,构图取势简洁疏朗,笔法有张有弛、有快有慢,用别具丰神的艺术语言,一展荷之亭亭玉立,开朗而舒展,尽情地表现了自己对荷花的独特感悟,清新灵动,水韵绵绵,巧妙创造出了心灵荷花意象,散发出浓浓的生命诗意。他的水墨荷花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表现出动静相成的艺术审美境界,他在笔墨语言形态上进行了新的探索和追求,追求书法笔意,水墨意境,结构张力,使作品的审美内涵显得更为空灵,更有气韵,由此而产生禅化的意境。
如果说中国画是独特的视觉艺术,那么“笔墨”赋予了中国画独特的精神内涵,承载了意味深长的文化信息,传达了中华民族历史演变过程中的民族情感。王运景先生的笔墨随情节而走,有法而无法,有我而忘我,不觉然而然。观看他的画作如置身自然,环而望之,似梦非梦之中,好不惬意洒脱。
王运景先生写书法,笔墨不分家,笔里有墨,墨里有笔。可以用纤细之墨,把书法写得纤纤乎如新月之出天涯,也可以用浑然之墨,把书法写出如虬龙之蜿蜒的波澜状阔!导之则如泉注,顿之则如山安,墨之变化也见万万千千。笔墨相随,遂心应手,把书法是谓笔墨功夫的属性表现的炉火纯青!如果是万法娴于熟,熟则谓为巧!经过春秋不辍的磨砺,先生的书法深师法帖,临池有功夫,所以取法为上,得法亦为上乘,写书法自然是功不欺世,法不欺人!
观王运景先生作品,笔墨酣畅,潇洒飘逸,大气昂然,令人顿觉豪气满胸,情不自禁,犹以草书,线条优美,流泉飞瀑,幅幅都充满了蓬勃生机,幅幅都有传神之韵,令观者止步,留连往返。
王运景先生之书法,除了有力透纸背的千钧力道,也有因气蓄势的千变万化。如果书法只有力,没有势,难免呆板。只有势无有力必是浮滑。他的笔力可凌空杀纸,作力透纸背的表达遂心应手,又可以意在笔先,因气铺陈笔墨,气凝为势,笔未到气已吞,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上下翻飞写动态,临危居高作势态,动与势相互转换,可以把行草作品写得左蹙右盼如惊电,状如楚汉相攻战!横如布阵排云,牵似万岁枯藤!
愿王运景先生在书法艺术道路上,笔耕不辍,初心不渝,用精妙的笔法,传承民族文化,墨染绚丽人生,让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瑰宝熠熠生辉!绽放光彩!
(文/田野)
欢迎点赞留言,喜欢王老师作品随时留言联系我们。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