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保旺,字治明,号礎舟居士,宗教信仰佛教。现居上海。1972年生于河南省汤阴县岳飞故里。喜古琴及国学文化。研修于中国美院国画系。擅长工笔花鸟和工笔佛教人物画,写意山水,书法。
上海宏德美术馆创始人;
上海弘德学馆馆长创始人兼国画,书法,导师;
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全国才艺测评委员会国画评委;
中国美术研究会会员;
中国工艺美术师协会上海分会副秘书长;
中国美院老教授艺术研究会理事;
中国现代美术研究会特聘画师;
参展经历
曾连续三届获河南省新人新作展优秀奖;
中国美术学院高研班毕业展;
义乌映像江南中国书画名家联展;
第十七届西湖艺术博览会;
第四届中国无锡文博会等。
张先生以古人为师,他的作品带给我们的是一种灵光,这种灵光超越了关于艺术的种种理性与逻辑的判断,打破了以往经典作品的规范,而这种极富感性与直觉的艺术个性更接近于艺术本质的创造性与想象性,因为艺术的本真即是消解理式,弘扬情感张力与自由意志给人以心灵的感悟。张先生的佛像基本都是结缘大德高僧或普陀山佛协或大相国寺,佛像都是免费结缘。
张先生善画写意花鸟画,他的作品清晰的体现着自己对艺术实践的开创性探索,他的画既大气厚重,又掺揉着一些细腻与飘逸。他的花鸟世界,尽显和谐与情趣,美不胜收。他善于捕捉一花一物的天趣,融神于景,融情于形。
张先生这些作品有鸟语花香的明媚之境,有植物丰茂的繁荣之境,也有绿荫融融、光影迷离的梦幻之境,令人神游其间、陶醉其中时会自然而然的产生出一种积极向上的蓬勃朝气,这既是画家在意境创造上的成功,也是对中国花鸟画所蕴涵的人与自然亲合一体、人类对自然生命关怀的传统文化精神的继承,更是当代人当代理念意识的一种新体现,由此其画作也就比原有花鸟画的传统表达形式具有了更强的感染力。
张先生以古人为师,他的山水画作,常以恬淡清远之意示人,通幅笔法可运苍力,亦可行婉转,有时寥寥几笔,便可将山水形意烘托至极,真乃形之凝练而不失于清润,神之秀逸而不失于法度!在墨色上,张先生也是具有着极强的掌控能力,通幅墨法简淡相宜,清时可见自如,浓时可见层次,是谓逸而不靡,卓而不浑也!其画中的山水意境和结构,从来就没有俗笔那般的生硬死板,亦没有轻浮者那般的刻意缭乱和唐突,唯有一股清新素雅之气扑面而来,放眼望去,只觉山峦云萦,清爽明朗,玉宇琼楼,超逸不凡!而这种至臻至境的山水画风,乃是源自于先生的文人情愫,更是源自于他对古法风韵的极致洗练!神怡心静,自然成趣!
古人论画,认为水则为道,墨则为器,以道济器,方可以画道天然。现在看张先生的水墨荷花,正是善以调水,妙以调墨的例证。水墨可以积皴十层,以显质感,也可以轻作氤氲,以意虚空。具象有抽象,抽象里有具象。一池荷花满是禅,可读可品是智慧!当代画荷者,能像张先生这样画得有性灵有般若者并不多见。张先生却能独出机杼,把禅意荷花画得无限惟妙!
观世音又称观音,是我们最熟悉的一位佛教人物。观音菩萨头戴化佛宝冠,绀发垂肩,双唇上下都有胡髭,仍作男相。但五官秀美,已流露出女性化的特质。全图赋色妍丽,璎珞装饰和七宝莲台都描绘得十分仔细。人物衣纹线条柔劲流畅,这些特色都与传至日本的南宋佛画十分类似,是一幅难得的南宋佛教绘画精品。
张保旺笔下的佛像以敦煌石窟为主,基本都是临摹敦煌壁画。他的整幅画面线条工整精细,人物造型精准,色彩清丽。先生把对人物性格的表现融于环境、气氛和色彩的渲染之中,展现出一种高雅的境界。
张保旺先生以古人为师,他把个人的体验和艺术理想融入光与色,墨与彩的抒情叙事中,从西方艺术的崇高意蕴到东方艺术的轻灵诗韵,将人类不同的文化积淀,作为精神源流渗透入艺术的流变之中,在他孜孜不息的探求中,他让心底的灵韵幻化成为照亮艺术前行的航标。
曾很长时间无数次地拜读张保旺先生的书法作品,气势飞动的行草,遒劲隽美的行楷使笔者过目难忘,回味无穷,带着期待的心情,一睹庐山面貌,他似火般的热情,扑面而来,似童般的真诚,让笔者与他心灵相通,犹如数年交往的老友,娓娓谈说他对书法艺术的深入理解和独到观点,使笔者体悟许多真知,并深受之惠。
张保旺先生以古人为师,他的书法,除了有力透纸背的千钧力道,也有因气蓄势的千变万化。如果书法只有力,没有势,难免呆板。只有势无有力必是浮滑。他的笔力可凌空杀纸,作力透纸背的表达遂心应手,又可以意在笔先,因气铺陈笔墨,气凝为势,笔未到气已吞,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上下翻飞写动态,临危居高作势态,动与势相互转换,可以把行草作品写得左蹙右盼如惊电,状如楚汉相攻战!横如布阵排云,牵似万岁枯藤!
(文/田野)
欢迎点赞留言,喜欢张老师作品随时留言联系我们。
还没有评论呢,快来抢沙发~